骗子盯上了你孩子爱玩的游戏,湖州已有13岁女孩被骗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秋霞 费哲瑶 记者 杨云寒
“蛋仔派对”是一款在青少年群体中风靡的游戏,而骗子也抓住了这款游戏的吸引力,利用出售游戏账号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方式,针对青少年群体设下骗局。
11月11日,长兴县公安局林城派出所接到报警:自己13岁的女儿遭遇诈骗,民警俞峰迅速出警。
“小朋友,你是怎么认识这个人的?”民警耐心地询问,“我在快手app刷到一个视频,上面说加群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我就扫了视频中提供的二维码加入QQ群”。期间,对方还恐吓女孩说不按照他说的做,就不给皮肤,还会把她抓起来,还好女孩父亲及时发现并报警求助。
民警俞峰告诉小林:“你要免费的皮肤,人家要你的钱,天上哪里会掉馅饼!”
俞峰通过小林的手机向骗子发出视频邀请:“我们是派出所民警,肯定会找到你的!”接通后俞峰表明身份并大声呵斥。“你能听得见我声音吗,拜拜”,骗子发现自己身份败露后,吓得赶紧结束了视频。
民警调查得知,小林(化姓)扫描二维码后添加了客服QQ,并在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中填写个人及父母相关信息,然而一番操作下来,小林仍未拿到心仪的皮肤。
对方称小林在领取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检测到她是未成年,现在相关游戏内容已被封禁,公司会产生巨大损失。
随后,对方把公安拦截的画面和冻结资金的截图发给小林,称小林需要配合对方解除冻结才可以领到皮肤,并威胁小林如果不配合,就起诉小林的爸爸妈妈,抓他们坐牢。
小林一听瞬间慌了,便在对方的指导下通过视频电话,悄悄用爸爸的手机完成了一系列操作。通过微信转账、银行卡转账,以及购买商品的方式,向对方转账汇款。
对方告诉小林,现在转账的钱只是走个流程,稍后会全部返还给她,并继续让小林转账,直至转账需要面部识别,小林将手机对准了爸爸的脸部……爸爸询问详情后,发现小林是被骗了,但此时已损失了两万五千余元。
俞峰安慰受到惊吓的小林:“骗子要吓唬你,也不用怕的。可以打我们派出所电话”。同时叮嘱女孩父母,平时要给予小林更多的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童年游戏“躲猫猫”成中国年轻人“社交新宠”
中新社济南11月20日电 题:童年游戏“躲猫猫”成中国年轻人“社交新宠”
作者 王采怡 李明芮
“一场游戏下来跑了一万多步”“很久没有这种暴汗的体验了”“找回了童年‘捉迷藏’的感觉”……夜幕降临,在济南市一家大型购物中心,不少玩家在结束酣畅淋漓的“躲猫猫”游戏后感慨说。
“躲猫猫”又名“猫捉老鼠”,是一款具有运动属性的新型社交游戏。记者在社交媒体搜索关键词发现,今年9月份以来,“躲猫猫”游戏持续火爆,成为年轻人线下社交“新宠”,被看作是高级版童年“躲猫猫”。目前,该游戏开展地点已覆盖中国北京、上海、济南、杭州、深圳等数十座城市。
为了体验这场社交游戏到底有何“魔力”,记者报名参加了在济南开展的“躲猫猫”游戏。40多名“95后”“00后”以游戏为媒,在奔跑中结交新朋友,收获快乐。
“躲猫猫”游戏中的“猫”正在追逐“老鼠”。 祁建月 摄
游戏开始前,组织者刘森向玩家介绍规则:“首先,我们通过抽签选择4名玩家扮演‘猫’,其他玩家扮演‘老鼠’。‘老鼠’被抓后就变成‘猫’,继续抓捕其他‘老鼠’。规定时间内,抓到‘老鼠’最多的是‘猫王’,最终没有被抓住的则是‘鼠王’。”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佩戴荧光手环,并实时开启高德地图定位,方便与路人进行区分。
刘森介绍说,这场游戏报名费只有5元人民币,获胜者可以拿到毛绒玩具、保温杯等奖品,参与成本低,还能锻炼身体、结交朋友,深受大学生和年轻上班族喜爱。
第一次参与“躲猫猫”游戏的大学生许琳告诉记者,和一群陌生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感觉很奇妙。“这个游戏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锻炼身体,我很享受这种‘你追我赶’的过程,比平时坐着不动好得多。”
用资深玩家张涛的话说,“躲猫猫”游戏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大的快乐”,既缓解了工作压力,又交到了知心朋友。一场游戏下来,他作为“猫”共抓到9只“老鼠”,收获颇丰。谈及游戏秘诀,他表示一定要不露声色、出其不意。
济南市第二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李向华认为,这款游戏最大程度满足了年轻人的运动及社交需求。“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款游戏需要玩家专注地斗智斗勇,是一种忘我的体验。而且人在运动时会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身心能够得到极大的放松。”
“躲猫猫”游戏凭借它较低的成本、良好的体验迅速火爆,给年轻人带来一种新的社交选择。但该游戏作为新兴事物发展并不完善,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隐患。
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婷表示,“躲猫猫”作为运动性较强的游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组织者和场地方需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参加者也应当注意自身安全。“在享受游戏时,无论参加者、组织者还是场地方,都不要忽视各种法律风险。安全是快乐的保障。”
随着天气转凉,“躲猫猫”游戏参与人数有所下滑,因此刘森也在探索社交游戏的其他可能性。“未来,‘躲猫猫’的版本可能会不断更迭,也可能会与桌游、剧本杀等游戏结合。不管什么方式,都是为了让年轻人在快乐中结交朋友。”(完)
制售《原神》游戏外挂获利5万元,两人被判刑,游戏产业黑灰产为何难治?
上海市网络游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2023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显示,上海网络游戏总销售收入逐年递增,从2014年的409.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80.3亿元。然而,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黑灰产业的侵扰也在困扰着众多游戏企业。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检互·西岸”网络综治空间启动仪式暨网络游戏生态综合治理圆桌论坛,探讨治理之道。
会上,徐汇检察院发布了《徐汇区网络游戏生态治理三年研究报告(2020-2022年)》。报告显示,涉网络游戏刑事案件除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计算机类犯罪外,还常涉及侵犯著作权罪以及诈骗、盗窃等侵财类犯罪。其中,研发、销售游戏外挂是最为多发的犯罪行为,占比达26.9%;以游戏代练、售卖游戏装备为名实施盗窃、诈骗的行为和游戏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侵占企业财物的行为也呈现出多发态势,占比均达23.1%。而从主体画像上看,企业内部人员作案现象凸显,占比达38%,犯罪行为多表现为非法获取游戏代码制作盗版游戏、受贿、侵占公司财物等。
其中一起典型案例中,孙某某(另案判决) 分别联系被告人刘某某、王某某对外销售《原神》游戏的"KQ”外挂程序,在半年多时间里,二人对外出售外挂程序获款均不低于人民币5万元。经鉴定,“KQ”程序可让外挂使用者获得在游戏中吸怪、技能无冷却、无敌秒杀、超级加速、自动拾取、飞天等正常游戏中不具备的功能,二人到案后均退缴违法所得。经徐汇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法院以被告人刘某某、王某某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均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
徐汇检察院表示,这是一起全链条打击网络游戏外挂黑灰产业的案件,从上游制作外挂的人员到下游出售外挂的人员均依法判处刑罚。检察机关注重对网络游戏外挂黑灰产业全链条全面打击,在前案外挂制作人员犯罪案件办理中,梳理下游出售外挂人员情况,建议侦查机关协同游戏企业加强取证,完善对下游出售外挂人员身份信息、犯罪金额等的核查,从而实现对整个黑灰产业链条的打击。
对于黑灰产业,游戏企业是一肚子“苦水”。一家游戏公司负责人坦言,外挂、私服作为最常见的黑灰产业类型,违法成本低、收益大、打击难度高。“我们碰到过不断更换收款方,或者干脆把服务器架设在海外的私服,很难固定证据进行抓捕。”该负责人说,企业在维权时面临两难,如果在发现后立刻向私服玩家聚集交流的平台举报,很可能“打草惊蛇”。但若选择暂时不举报,犯罪分子到案往往要很长一段时间,期间企业将持续遭受损失。
此前,徐汇区内多家游戏公司在徐汇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指导下成立了反网络黑灰产联盟,此次会议上,联盟发布了《网络黑灰产问题处置指南》。指南共分为6个主题,重点聚焦DDoS攻击、游戏外挂、侵犯著作权、账号交易、违规信息内容、游戏欺诈等网络游戏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遭遇频次较高的黑灰产问题,从定义、分类、规则框架、预防、止损、进一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网络游戏行业从业者处置具体的网络黑灰产问题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案。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王闲乐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