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大火的“网络聊天室”,现在怎么样了?
在2000年前后,国内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那时候没有微博、没有网购,也没有微信和QQ。网民除了逛搜狐、网易这些新闻门户网站,上网用得最多的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网络聊天室。
随着即时通讯的发展,大型网络聊天室已经消失不见,逐渐被微信、WhatsApp等即时通讯工具取代。不过,聊天室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改变了生存策略,寄生在许多网站、应用程序之中。
聊天室简史
目前已知的第一个聊天室是由计算机中介通信奠基人Murray Turoff创造的,该系统被称为EMISARI。EMISARI最多允许10个地区办事处通过专用线路进行实时在线聊天。
1973年,第一个公共在线聊天室Talkomatic诞生,首次引入了“频道”这一概念。用户可以加入任意频道,与频道内的所有用户聊天。
使用Talkomatic聊天很有意思,它不像现在的聊天室,Talkomatic会将电脑屏幕划分成5个区域,每个区域属于一名用户。当用户输入文字信息时,便能实时展现在其他用户的电脑上。因为这一限制,每个频道最多只能容纳5名用户。
网络聊天室的每个频道通常会有一个主题,频道内的用户围绕着该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文字聊天室外,还出现了音频聊天室、视频聊天室,一些聊天室还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房间,其他用户可以自由进出,与房间内的所有用户聊天。
聊天室乱象
聊天室属于互联网早期的产物,虽然在当时深受网民的喜爱,但因为其开放性、网民素质等原因,出现了许多问题。
以QQ聊天室为例,当年QQ聊天室最火的一个聊天室名称就非常低俗,有些聊天室还有抢麦功能,很多人经常抢麦发广告,或者进行无差别谩骂。
网络聊天室还是黑灰色产业的集中地。一些挂号软件可以同时挂10万个账号,这些账号可以进入不同的频道,用户名、个人简介均暗藏非法内容。
为此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如日中天的QQ聊天室于2009年正式关停。
聊天室现状
如今,聊天室已经被“群聊”所取代,但它并未消失,反而另辟蹊径,成为现代互联网最重要的服务之一。
比如在直播行业,多主播连麦其实就是聊天室功能在发挥作用。再比如KTV线上点歌功能,就是某个KTV房间里的朋友,共同加入一个聊天室进行点歌。游戏、社交、在线教育、办公协同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聊天室的身影,只不过不像以前那么简单粗暴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聊天室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系统,其内置的功能相当丰富。既支持单聊,也支持群聊,还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附件等全类型消息格式。此外,还具备内容审核功能,对聊天室内涉及色情、恐怖、极端宗教主义、广告、刷屏、辱骂等信息进行及时管控。
一些即时通讯服务商还会提供一些高级功能,例如阅后即焚、消息撤回等等。
网络聊天室是一代人的回忆,尽管它已经风光不再,但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是我们的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Clubhouse是如何实现增长的?
编辑导读:前段时间,Clubhouse的火爆导致它的邀请码在闲鱼中卖出了高价。让不少的创业者,投资人嗅到一次“翻盘”的机会。为什么Clubhouse会如此火爆,它实现增长的方式是什么?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CH最近太火了,火到单纯的邀请码已经沦为了在「某鱼」上面成为可变卖的黑产,火到国外的YouTube的相关视频单条阅读量突破100万,火到百度搜索指数1月31-2月9日从0急剧变为75075,在火到国内的不少厂商,在春节期间不歇业不停班,马不停蹄的开始研发“国内版”的CH。
魅力四射的CH,让不少的创业者,投资人嗅到一次“翻盘”的机会,同时在2月8日晚,CH国内已经无法登陆,这又给了创业者更多的时间窗口。
为何CH能让产生如此火爆的氛围,能让人不惜余力的抢购邀请码,能让邀请码沦为被赚钱的砝码,能让 伊隆·马斯克、李开复等知名圈层精英为产品站台,也让留学生,创业者等人群在这个产品内进行思想的碰撞。
CH能如此火,并且还在火,在亲身体验下,我发现靠着这几种增长方式,引爆了CH迅速并且持续性的裂变。
一、在功能层面启示与增长公式
1)界面功能简单
CH整体界面能非常简单,功能上面没有太深的附属产品功能。从界面直观可看,主页-房间-事件项目-创建房间-通知到个人中心页一气呵成,页面阶段,操作纯洁。
很有意思的现象,产品界面并没有配置UI动效,只有右滑删掉当前的惯性操作方式。如此简单的界面,让我想起了12年-14年当时的微信,当初张小龙走向产品之父时,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是微信够简单。
2)直播间简洁
进入直播间,没有复杂的申请机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且CH离开直播间的文案Leavequietly (悄悄地离开)。对于CH直播间方式而言,只听你想听的,聊你所聊的。
3)举手发言
聊天房间,更像是一个开放的自习室,在台下听着台上的老师讲课,同样,也可以老师进行交流。但是为了更好的维持秩序,发言需要举手,需要「学习委员」或者班主任,给你话筒,这样你的声音就会被听到。
4)阅后即焚
整个聊天房间,没有存在录播的音频形式,(CH,如果开启系统录音,会被产品警告,甚至强行退出房间)对于而这种方式,让内容更加独一性。可以是隐私,也可以是对内容的保护性。
5)聊天排序
上面讲过发言,观察了很久,为了让声音与内容更清晰,单人发言更为合适,为了让发言更为公平,会采取排队的方式。在CH上面,更是一头像一个坑,进入发言区域就可以进行发言,如果掉线或者出去,回到当前房间,会自动排序到当前位置。
对于CH的功能而言,即有些早期的微信的影子,有点前期YY的样子,还有近几年大火的soul。对于增长而言,这些功能并不具备所谓的自传播,而只是恰合了人性心理的某个特征。
二、在环境上的增长与触发机制
1)疫情
2020年,确确实实可以称之为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时代更像是加速剂与催化剂,对于国内的而言,协同办公在2020成为了一大趋势,对于CH而言,开放性的聊天室,正好是风口,而所有风口,同样具有流量集群。
2)焦虑
焦虑是人性中最脆弱的方面,也是最具自传播的一面。
人的一生中很多焦虑,焦虑是一件好事,说明自我对现状的不满,但同时又被营销家,产品家甚至商人进行“包装利用”。在CH,因为圈层的原因,大家对分享的及探讨的内容更加渴望,而这种渴望及获取路径中,就会带有自传播,从而引发我们所看到的在微信朋友圈的刷屏。
对标国内的焦增长产品,樊登读书会、得到、就是很好的焦虑应用性产品。
3)学习
焦虑的背后,肯定是学习。CH的另外一面,就是有焦虑催化的学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跟不同人物碰撞的思维,了解讲述人的世界视角,品味别人创业人生,学习更多的投资与财务知识,切磋不同的观点与文化,这些都是在CH可学习的一面。
学习是最反人性的东西,而这种学习,更像是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听你想听,聊你所聊,这种反馈机制,也存有更多的自传播性质。
同样相比国内的知识星球,在行等知识付费产品,CH更像是集中了前端人才的开放性大学,知识流畅度更高,传播性更快。
4)圈层
圈层是整个CH产品增长系中重要的一环。
没有阶层,没有圈层,或许人文就不会得以进步。而CH的用户圈层会更加全面化,比如投资与创业阶层的伊隆·马斯克的代表,也有中国投资家李开复等明星代表,财经学家,作家,及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能够与世界保持同步的圈层,他们或许更专业,或许有一技之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身份:KOL。
三、早期的CH产品
1)内容
高质量的内容总会让人陷入心流中。目前早期的CH中,内容质量度很高,国内很多知名人物进行主持,比如冯大辉、果壳网CEO姬十三、圆桌派的制作团队等,并且在房间的话题更加垂直。
国内早期也有非常多的高质量的产品,比如早期的知乎内容质量非常高,果壳、PMCAFF等。
2)语音聊天
语音房间,这个功能挺创新的。(虽然YY早已是鼻祖)
目前国内市面上内容软件,更多的是围绕在文本文字上面,通过键盘输出文本进行传递。而CH语音方式更是刺激社交的一种方式,甚至因这种产品功能,引发部分人的好奇,好奇引发使用,在产品内容所吸引,再次引发口碑传播,从而快速渗透传播。
3)人数
有一个非常奇特现象,或许可能是bug,房间人数最多只有5k,并且人数可以进入,但只显示5k。这个现象并不会直接影响传播性的链条,但是可以留意这个功能。(事实证明这个是bug)
4)实打实增长的心理因素
再好的产品,并不能因为产品功能而引发裂变,都是掌握着人性的特殊性,不管是国内的有着内容输出樊登读书的裂变,还是靠着焦虑输出的逻辑思维的得到,还是前段时间刷屏性的微信版本升级,还是到现在的支付宝集五福。
5)稀缺性
CH本身就带有稀缺性,这种稀缺性环境的同时,CH还在注册登陆时设置了邀请码的机制。邀请码更相当于门票,为了获得邀请码,可能会在社群,朋友圈,及其他社交渠道寻得,这就造成了产品自传播性的宣传。
而一旦这个路径完成,对于自传播而言,这种裂变效果简直无敌了。
6)收获性
任何行为都是要求有反馈性,不管是看书还是打游戏。
在CH上,你可以在不同房间,斩获到不同圈层人讲述的不同主题内容,可以在一个主题上收获到不同的观点,可以关于财经,股票,科技,甚至是相亲交友,而收获的观点与新的认知,是具有视角性与思考性。
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抖音刷一天可能记住的观点有限,但在CH上却真的很有意思。
7)输出性
有收获就要有输出,这是内容世界的不二法则。
CH人人皆可举手发言,不同主题房间,在产生分歧或者有更好的表达时,这时候就具有输出性。
输出性的反馈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输出的观点,会让在CH来与你结成好友,从而转化成微信好友,并且根据私域的好友,可以展开下一轮主题讨论。
这个路径逻辑,是不是跟现在微信号特别相近?
心理性的反馈是增长的最核心一环,心理可能来源于环境,来源于好友,甚至来源自己,用产品的逻辑来满足人性内一个小光环,这并不是仅仅的一个功能就可以撬动的。
8)被放大的社交属性
随着时间与产品的不断发酵,也让CH越来越具有流量性。在Twitter与YouTube这两个主流的媒体上,相关的关键词与视频更是没法统计。尤其是伊隆·马斯克推特转发后,主流媒体跟人物迅速跟进,关于产品体验,产品邀请码,被迅速放大。
在看YouTube上,主流的媒体家,在分享CH的使用体验,关于CH的单条视频少则将近10万,多则将近100万。自发性的传播,这才是最可怕的。
9)邀请制刺激增长
使用CH需要得到邀请激活,而这种激活并不是使用专属的链接,及特定的邀请码,需要把你注册CH 使用的手机号提供给对方,一旦成功激活,你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刷新APP,可以正常使用即为激活成功。并且在激活后,你获得两个邀请码,当你帮助别人激活的时候,必须要将他的手机号存有通讯录,然后回到产品内,从而帮助已注册的用户更新。
这就是CH的邀请制度,每位可以产生两个帮别人激活的名额,同时因为稀缺性,会把码给到身边靠谱或者更多认知好友的群体。而根据CH的官方文档说明,邀请更多高质量的新用户,新建更多的房间,跟发言,可以或许更多的邀请码。
这对于在邀请制度,及高质量的新用户,充满了动力。
10)放在中国版的CH产品
CH本身就具有传播性,若出现中国版本的CH,前期的流量红利将是无穷尽,毕竟因好奇者跟隔墙使用的用户,将成为一大波流量。
有一个大胆的想象,社群会是CH落地化的承载,微商将成为整个产品的催化剂。但同样,语音监管或成为一个难题,甚至一个产品的门槛。
四、对于增长的总结
CH因为伊隆·马斯克等在推特一文,而让产品彻底爆火;邀请制度制造了稀缺感,只有稀缺才能让人追逐;产品功能的简单,让人更容易上手;收获性与输出性,让焦虑那一刻才被无限放大;高质量的圈子与话题讨论,每个人总结的观点,会被无尽的联想与放大,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引起对知识的渴望;圈层在不断分割,李开复、冯大辉、姬十三等知名企业家与媒体纷纷Clubhous开放房间,针对不同热门话题引发讨论;疫情加速了线上社交方式,Clubhous真是处于风口的,从而被推向了更远。#专栏作家#
95后聊科技,微信公众号:95后聊科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产品首席增长黑客解析官,定位于互联网企业的增长黑客、营销套路与互联网内碎碎叨的媒体账号。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Clubhouse 这款社交软件为什么忽然这么火?
Clubhouse 爆火有其偶然性,但偶然性背后往往藏着必然性。
偶然
我得知 Clubhouse 是因为一个偶然,同事在群里转发新闻:马斯克在Clubhouse开房聊天,导致 Clubhouse 背后的音视频技术提供商声网Agora的股价大涨。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是从马斯克上Clubhouse直播的新闻报道和热搜知道的这个APP。
起初我觉得这事儿就挺秃然的,假如马斯克用的直播平台不是Clubhouse而是别的平台,比如B站或者抖音、快手(别较真,随便举几个例子),那爆火的不就是别的平台了,Clubhouse运气好罢了。
可是我很快发现不对, 马斯克开直播只是Clubhouse爆火破圈的一个导火索,本质原因是Clubhouse本身就是个“火药桶”。
Clubhouse这个“火药桶”
简单梳理一下这款爆红APP的成绩:
一亿美金 ——在只上架了iOS版本,只有5000种子用户的情况下,Clubhouse就拿到千万美金,估值高达一亿。最新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超高粘性 ——美国媒体曾报道,用户一周收听产品高达40多小时,折合每天也接近平均6小时,这个数据就连国内“最粘人”的抖音也望尘莫及。200倍增长—— 自始至终都是邀请制的情况下,用户在一个月内增长近两百倍,并且仍保持高速增长。Clubhouse 甚至引起巨头Twitter的注意,后者赶紧复制了一款类似的产品Spaces,据说界面和Clubhouse雷同。
Clubhouse和YY、视频会议的区别在哪?
很多人说,Clubhouse跟以前的YY语音聊天也没啥区别。其实真要说起来,跟我们平时远程开会的音视频会议也没啥区别,甚至跟十多年前的多人电话会议也没什么区别。
那我就来说说区别到底在哪。
同样是由一个横竖格子构成的棋盘,一堆黑白棋子,你可以拿它来弹珠子,也可以拿它来下围棋。显然,围棋的市场更大,流传更久远。
规则和玩法,定义了它是什么,以及它的市场。
一个大屋子,12个人,你不给他们任何主题和规则,屋子里任何事都可能发生,可能冷场,可能打起来。
如果给他们一个讨论主题,讨论会变得可控一些。
再进一步,给他们一个规则,比如狼人杀,那么他们也许可以不知疲倦地一直玩下去。
看似同样是在一个房间里语音聊天,但不同的规则让他们变成不一样的场景,YY是要讨论一场游戏怎么配合,语音电话会议是要讨论公司的某个问题怎么解决,而线上狼人杀,只是给了一群人一个游戏规则。
规则定义了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它产生的结果。
而Clubhouse恰恰是找到了一套可以让人们乐于线上聊天的游戏规则。
Clubhouse的游戏规则
我们来看看Clubhouse给人们定义了一个怎样的游戏规则:
APP起名Clubhouse——俱乐部,实行邀请制,是不是我等小网民一听就有一种高逼格的神秘感呢?(虽然有说法使用邀请制是因为一开始服务器不够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产生的后果)邀请制奠定的一开始的基调。
知乎一开始也是邀请制的,邀请了李开复等一众名入驻,奠定了一开始的基调。
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飨宴。那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人文荟萃的年代。一个APP也是如此,里面的人和规则奠定了它的气氛。
Clubhouse最初的5000个种子用户不知道是怎样的人,但一定对后来Clubhouse爆火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个点我还没研究透,这里留个空,回头补上。
注册登录之后,会弹出很多标签,让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择完就推荐给你相关的语音聊天室,比如你的同行,跟你有共同爱好的人。
进去之后你会看到一些基本的交流规范,比如“只有在讲话时才打开麦克风,避免嘈杂声”,比如快速点击开关麦克风按钮,可以可以让头像旁边闪烁一个麦克风的图标,形成类似鼓掌的效果。
如果你推荐的聊天室不感兴趣,可以选一个主题,关注你想了解的名人们,如果你关注的名人开播,则会给你谈消息提醒你去听。
进入房间,有三种角色:管理员、发言者、听众。
你自己开一个房间,可以设置房间属性是开放、私密或社交等其他类型。
房间里没有录音功能,没有语音转文字功能,没有会议纪要功能,“聊后即焚”,使得它区别于远程会议软件,更适合实时吹水
……
……
……
(此处省略10086字)
总之,Clubhouse定义了一套玩法,让人可以不费力气地走进去,并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以做什么,并且引导人们去做。
相比文字聊天,纯语音聊天给人们带来一个极强的互动性,比如你在房间里可能会被cue出来分享你的见解。
基于邀请制,导致平均用户素质很高,你会遇到很多跟你一样优秀甚至你曾经仰望的人,你会发现原来你可以这样跟他们对谈。
个性化推荐算法会帮你找到你愿意听几句、聊几句的话题,你发现你其实你也愿意在网上说几句。由于上面有很多优秀的人和话题,你会担心自己错过好内容,错过那个跟你志同道合聊得来的人,于是一次又一次打开手机,这会让APP的用户粘性陡增。
但它的规则又给了足够大的开放性,就像围棋规则,足够清晰,玩家也能基于它创造出足够复杂的变化。
假如李诞去了Clubhouse,那么房间就变成了一个脱口秀现场;假如岳云鹏和孙越去了Clubhouse,房间就变成一个德云社相声线上秀……
我一周大多数时间在家办公,我也可以一直开着一个房间,它可以变成我公司的“茶水间”,大家工作累了就去茶水间闲聊几句……总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Clubhouse背后的一项核心技术是音视频技术,YY、ZOOM、腾讯会议背后的核心技术也是音视频技术,Clubhouse 能做的事,别的许多软件也能做到——伊龙马斯克同样可以去YY、ZOOM、腾讯会议上开个房间做直播。
但是Clubhouse定义的规则,帮助人们在日常场景下找到了用好音视频技术的方法。
换句话说,Clubhouse找到了一种方式,让技术和人类更好地相处。
人类在适应技术
人类和技术相处地并不总是愉快。
技术进步地很快,但人类的大脑进化地很慢,许多人不适应新技术,于是选择留在从前。
比如远程办公,很早就有了,但很多人觉得远程办公不好,会带来很多问题,选择拒绝,直到一场疫情逼迫他们不得不适应新技术,他们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远程办公不好,而是之前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疫情逼迫着人们找到了一些方法。
所以在疫情消退之后,仍有很多人决定保留远程办公的方式。(话说我们浅黑科技团队自从疫情之后就是一周坐班两天,其余时候在家办公,简直爽翻。)
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Clubhouse切中的是右下角那个点:实时互动x音频
有人疑惑:为什么在视频直播流行的当下,主打语音直播的Clubhouse会大行其道?
因为视频直播发展地很快,还有很多人没有适应露脸的视频直播,相对来说,语音直播在当下更容易适应。
就像是Twitter 给人们定了个规则:发文字数限制在140字。反而释放了人们的社交能力。大部分人没有写长文的能力,写140字却不难。
Clubhouse没有视频,没有文字,说就得了,反而能让人张开口说话。
技术走得太快,人类进化的速度适应不了技术进步的速度,所以需要适当的减速甚至刹车,才能让更多的人上车。
另一个例子是短视频,长视频早在2005年就流行起来,可是为什么过了十几年,主打短视频的抖音和快手火了,也是同样的道理,大部分人没有适应拍长视频,却能拍短视频。
Clubhouse并找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好方法,让人们可以无痛地带上了音视频技术的车。
Clubhouse爆火背后,是音视频技术的金矿正在被挖开
也许是受马斯克和Clubhouse的“加持”,Clubhouse背后的音视频技术供应商声网agora的股票大涨30.29%,市值一路达到74.96亿美元,比虎牙、斗鱼、陌陌等音视频相关的中概股还高。这件事恐怕要成为2021年美股中概股的一个年度大事件。
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内外很多我们熟知的产品背后都是声网在提供音视频技术支持。
声网是一家技术公司,如果不是Clubhouse名声大噪,媒体也不会把声网拉出来“被迫营业”(至今官方没有任何回应,但媒体和股民们已经猜出来Clubhouse背后是声网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介绍声网这家公司,在我看来,声网所做的实时音视频技术(更广义的称呼是实时互动技术),就像是一片土壤, Clubhouse是上面开出的一朵花。
零几年流行过一个词叫“互联网+”,我根据同样逻辑创造一个词叫“实时互动+”。
这些年,无数个领域在在实时互动这片土壤开出花,结出果。比如:
社交+实时互动=直播社交(直播风口)
教育+实时互动=在线教育直播
游戏+实时互动=电竞直播
医疗+实时互动=远程问诊、远程急救指导……
……
它背后的本质是:底层的技术已经做好准备,等待人们在底层技术之上定义一个“游戏规则”把它用起来,不断找到新的人类和技术相处的方式。
在国外,有Clubhouse,在国内,2017年有现象级游戏“线上狼人杀”,2019年有现象级应用“音遇”,这几个应用都是在实时音视频技术的驱动下孕育而生的(巧的是,他们背后都是声网在背后做支持)。
据此,我判断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基于实时音视频技术的应用,因为人类远程实时互动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
题外话:国内会出现一个Clubhouse吗?
对于欧美人来说,Club是最普遍的社交方式,人们习惯于内容的分享与倾听,Clubhouse的形式完全契合欧美人的交互方式和文化调性,更是疫情下对线下社交的有力补充。
今日Clubhouse大火,不少人都在想如何把它复制到国内市场,我认为单纯复制这款产品在国内恐怕会水土不服,毕竟Club本身就不是中国人的社交常态。
但是人们在一个屋子里唠嗑聊天论道辩论吹牛的本质需求是相通,而Clubhouse肯定进不来中国(我去观察了一下,发现clubhouse一些房间的聊天内容和尺度不太符合中国国情),所以未来国内可能不会出现雷同产品,但大概率会出现一个解决同样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线上开房聊天产品。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